昨日(18日),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,烟台4项科技成果榜上有名。其中,鲁花集团的“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及标准化安全生产”、“果蔬食品的高品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”和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“畜禽粪便沼气处理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和技术开发与应用”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的“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强化新技术”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。
“一个地级市城市,一次荣获四项国家科技奖,这是非常少见的。”昨日,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科科长王淑苓告诉记者,此前,我市曾先后四次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但在一届大会上获4个二等奖,意义丝毫不亚于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,此次获奖对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。
烟台市企业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
那是什么让我市科技势头如此迅猛,屡屡在国家科技大会上摘得殊荣?对此,王淑苓进行了分析。“最关键的是企业重视。”她介绍,近几年,烟台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以鲁花为例,此次获奖的“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及标准化安全生产”项目,完全是由企业主持完成的,这非常不容易。“企业自主完成,需要投入大量资金,包括建立实验室、技术研发、应用推广等需企业自主完成。”
创新必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。王淑苓说,鲁花通过创新,实现5S压榨制油新工艺,该技术将让鲁花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。不仅鲁花,近几年,像万华、麦得津等企业也加大资金投入,并通过创新带来经济效益。此次万华的“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强化新技术”项目,就可帮助企业实现节约费用800万元。
能获得如此多的奖项,也是“产学研”结合的结果。王淑苓说,“很多企业通过与知名高校联合,借助高校的研发平台和人才,最终在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。”在我市,冰轮集团和丛林集团就是“产学研”的典型。
政府引导为企业创新项目“定位”
“政府的引导作用也非常关键。”王淑苓告诉记者,近几年,市委、市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意见,引导、鼓励企业走技术创新的道路。比如来福士,政府主动为企业挖掘创新项目,并给与支持,对项目进行引导,最终摘得过科技大奖。对此,王淑苓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,“企业是创新的‘根’,政府部门给予‘施肥培养’,最终让项目‘发芽长大’。”
政府的引导作用,还体现在给企业的创新项目进行“定位”。王淑苓说:“咱们烟台市科技奖都是邀请国家级专家来评审,如此一来,企业在参评烟台科技奖时,对奖项就有了一个清楚的定位,在全国范围内能到到什么水平和高度,基本就有了一个预判,这也提高了荣获国家科技奖的‘命中率’。”
此外,王淑苓还认为,烟台之所以荣获的国家科技奖能多于其他城市,跟产业基础有关系。“烟台工业基础雄厚,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说‘遍地开花’。”王淑苓说,在近几年的获奖项目中,分别来自轻工业、农业、医药、化工、重大装备等十多个领域,“发力点多,爆发力大,这也为我市能多次获奖打下了基础。”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