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投资结构,应引导社会资金主要投向这些领域。一是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设项目,包括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电动汽车、新一代移动互联网、生物技术、先进制造、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二是生产性服务业,包括研发、设计、金融、物流、信息、咨询、会计、审计、法律、文化、创意等产业。三是紧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,包括城际高铁、地铁、停车场、养老、医疗、健康、职业教育、学前教育等。四是环保产业,包括工业烟囱脱硫、脱硝、除尘,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,强制推广低排放汽车发动机和高标号燃油,绿化环境等。五是顶替进口的大宗物资。我国每年进口化工产品和芯片各2000多亿美元,其中许多产品可以在国内组织研发和生产。如PX进口量已占国内市场的64%,外商趁机抬价,利润大量流失。应选择远离居民的荒岛,集中建设大型先进石化项目,结束进口局面。我国每年进口大豆5000多万吨,应大力扶持国内木本油料种植,既能绿化荒山,又能增加农民收入。六是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,包括长江经济带、淮河经济带、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等。特别是淮河经济带,自然条件优越,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全流域整体发展规划,投入不足,至今仍是豫皖苏三省的经济洼地。如能制定综合规划,协调各方,统一治理,将洪水资源化,可形成千公里河川式水库,重构我国第三条出海黄金通道,新增上千万亩良田,打造我国继珠三角、长三角、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增长极。
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,我国民间投资能力大幅增长,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强投资能力的企业。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尽可能减少政府对项目的审批,将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,以充分激发民间投资的巨大活力。
首先是在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中推广特许经营权制度。目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,原因在于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资,由于财力不足,造成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行特许经营权制度,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,吸引社会资金投入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一般投资回收能力较差,可通过财政补贴等办法来解决。像城际高铁、城市轨道交通等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,为了增强投资回收能力,避免项目运营长期亏损,背上财政包袱,可允许建设企业在沿线站点周围进行商业房地产开发,用商业收益弥补地铁运营亏损,香港地铁就有成功经验。其他如养老院、幼儿园、停车场等,只要给予一定政策,使投资得到合理回报,就能吸引大批社会资金进入,供给不足的局面很快就可改观。
其次是建立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环保产业的市场机制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向污染宣战,表达了国务院的决心和群众的强烈愿望。要想较短时间内在治理大气污染、水污染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,关键在于落实“谁污染、谁付费”原则,推行第三方治理制度。政府制定统一的排放标准和环境标准,并严格监督执行。污染排放企业按排放量缴费。政府或社会中介机构组织招标,选择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治理。这样,投资环保产业的企业有了合理回报,污染治理就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。
再次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支持投资结构调整。我国政府负债率仅为39.4%,属于世界最低水平,发挥财政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空间较大。同时,当前物价走低,通货紧缩已成为主要危险。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,通过减税、贴息、资本金补助等形式,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向鼓励类建设项目。银行应按照扩大内需的方向,实行定向宽松政策,必要时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点贷。通过有效引导投资,使资金投向更加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,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